一、南酸棗,似棗實非棗
提起“南酸棗”,很可能多數人第一反應會誤以為它與“酸棗”無異,就是“酸棗”的一個別稱或品種罷了。此外,我們還可能將其錯認為棗屬的一員。然,實則并非如此。
首先,正如名字帶“老婆”的并不一定是老婆那樣,名字帶“棗”的也并不一定是真的棗,南酸棗就是如此。南酸棗為漆樹科植物,與芒果、腰果同屬一個科;而我們常知的“紅棗”、“冬棗”為鼠李科植物。因此,南酸棗雖然名字中帶“棗”、外形也似橢圓形的棗,但實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棗。
其次,南酸棗與酸棗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存在。一是植物學定義的區別,如上所述,南酸棗是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拉丁名為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而酸棗則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棗的變種,拉丁名為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
二是法規應用的區別,南酸棗是地方特色食品,現有《DB36/T 672-2018果用南酸棗豐產栽培技術規程》的栽種標準以及《DB36/1090-2018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南酸棗糕生產衛生規范》和《DB36/T 1247-2020地理標志產品崇義南酸棗糕》的生產和產品標準。而酸棗則屬于藥食同源原料,現有《DB61/366-2005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延安酸棗》的地方標準。

南酸棗與酸棗對比(左為南酸棗,右為酸棗)
圖片來源:棗百科、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總的來說,南酸棗似棗實非棗。
二、南酸棗的產品應用
據悉,南酸棗作為野果,鮮食,起初口中會感到陣陣酸意,但若再細細咀嚼,就能從酸味中回味出一絲絲甜味。除此之外,南酸棗的果肉自帶粘性。因此,南酸棗常被用于制作酸棗糕以及南酸棗飲料。
目前市場上南酸棗最大的關聯產品要數酸棗糕!該產品是以南酸棗為原料,經原料處理、熬糖、調合、倒盤、切塊、干燥等工序制成,富含果膠、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不少消費者的心頭好。在眾多酸棗糕品牌中,“齊云山牌南酸棗糕”最為知名,也是最早一批面市的南酸棗糕產品(1992年面市)。從天貓店鋪的銷量以及粉絲數來看,該品牌的店鋪也是遙遙領先于其它相關品牌的。


齊云山牌南酸棗糕銷量
圖片來源:淘寶齊云山官方旗艦店
除了酸棗糕之外,南酸棗還用于制作南酸棗飲料,例如南酸棗茶、南酸棗酒等。此外,南酸棗果醬、南酸棗果凍等系列產品的工藝優化也被研究所報道。

高膳食纖維南酸棗軟糖工藝流程圖[1]
圖片來源:食品工業科技

南酸棗復合凝膠果凍工藝流程圖[2]
圖片來源:食品工業科技
不僅南酸棗的果實可利用,其果皮和果核也可進行利用。果皮中也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南昌大學的劉等人[1]就曾報道將南酸棗皮制成粉末用于高膳食纖維的南酸棗軟糖優化工藝中;而果核則是制作活性炭和工藝品的上好材料,由于其在佛教有“五眼六通”的寓意,因此常常被當作菩提子來使用。
三、南酸棗可能出圈的原因分析
一是供應鏈充足。食研匯曾對冷門水果破圈進行分析,供應鏈有良好的保障、加工處理技術較低,是成為爆款的基礎條件。南酸棗在我國南方地區尤其是江西、廣東、湖南、福建等地種植農戶較多,具有一定的供應鏈保障。
二是營養豐富。南酸棗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具體如下表:

南酸棗營養成分
圖片來源:南方林業科學
三是口感獨特。南酸棗不同于其它水果,它鮮食較酸,但咀嚼回味帶甜,且呈現粘稠質地。去年油柑、黃皮以及今年芭樂等的大火表明消費者是愿意對未知口味進行嘗試的,他們對茶飲的口感也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因此,食研匯認為南酸棗是出圈的潛力的。